为宣传推广汕头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汕头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来汕观光旅游。近日,汕头市开展“汕头新八景”评选活动,评选范围包括汕头市范围内具有时代性、人文性、标志性、景观性的风景名胜、历史人文、地标建筑。
活力特区
和美侨乡
粤东明珠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
汕头,是我们的家乡!
“八景”是中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自宋人沈括首创“八景”之说后,各地纷纷仿效,历代民众都以当地最为心仪和骄傲的景点凑成“八景”。
历史上,汕头曾在1928年、1939年、1991年、2002年出现过四个版本的“汕头八景”,先后遴选出来的景点或有延续或遭取代,有的甚至并不在今汕头范围内。从湖光山色到高塔亭台,“汕头八景”的变迁可谓见证了汕头百载发展的历史,也是汕头市乃至潮汕地区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
第一版
出自1928《新汕头》
涵盖潮汕多处美景
第一版“汕头八景”出自编发于1928年(民国17年)的《新汕头》。其时汕头开埠时日尚短,市区多数景点还不存在,且辖区境内仍然包括如今潮州揭阳的辖地。在该书第八章风习胜迹特产的第二节胜迹中,列出的汕头八处“胜境”大多分布在如今潮州、澄海和鸥汀街道,依次为:韩山、金山、西湖山、凤凰台、湘子桥、甘泉井、出米石、丞相宅。
该书关于“汕头八景”的记载如下:
韩山,在今潮州市城东,旧名“双旌”,其顶有三峰,形似笔架,又名“笔架山”。唐韩愈刺潮州时,常游览于此,故名韩山,其后建韩文公祠于其上。
金山,今潮州市城北,周约四里,形如覆釜,多巨石,为城北屏障。
西湖山,今潮州市北一里许,旧名“银山”,山下为西湖。山高约五十余丈,周围十里,循“紫竹庵”而上,有“老君岩”,下有洞宽,可容数十人,祀老君其中,唐正元间,李宿建“观亭”于其上。
凤凰台,在今潮州市东南之“凤凰洲”,旧名“老鸦洲”,为明隆庆二年知府侯必登所筑,峻耸雄伟,襟韩江而几湘桥,极江山之胜,清康熙间,曾有重修。
湘子桥,在今潮州市城东,横跨韩江,西接府城,东连韩山,建于隋时,原名广济桥,其后俗沿称湘子桥。桥长约百余丈,阔三丈余,桥面两旁满设小贩商店,桥墩凡二十四,中有缺口,以十八梭船接驳。
甘泉井,在蓬洲都,渔洲村(编者注:位于今鸥汀街道),有石栏石,其泉甘洌。
出米石,在冠陇寨(编者注:位于今澄海区冠山神山风景区内),高二尺许,初复以屋,鸡犬不敢近,置于屋中,则米遂取之不竭,后有好事者,划而平之,地吼如雷者数日,米不复出。
丞相宅,在澄海城南港口(编者注:在今澄海区凤翔街道),宋陆秀夫与陈宜中不合,安置潮州,秀夫奉母携妻子居此,今圮,久成阡陌,土人犹呼之为陆厝围,以示不忘也。
该书也提到了日后三度“霸榜”的礐石风景区,虽然“初试”没有入选汕头“胜境”,但还是获得了该书编者的赞誉:
“汕头……别无名胜可言。其足资游览者,仅有对海之礐石,大山环峙,嵯峨并立,颇擅天然山水之胜耳。”
第二版
1934《汕头指南》提出
记录鮀城山光水色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汕头埠本土“八景”,第二版“汕头八景”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1934年出版的《汕头指南》第三编《汕头之生活》的第四章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汕头八景”。对照1939年(民国28年)印刷发行的《汕头之一般概况》一书《附录》记载,该版汕头八景有“中园晚棹”、“香炉晓烟”、“草屿绿波”、“饶山仙洞”、“马屿观潮”、“鮀江晒网”、“鸡港樯林”和“礐峰柱石”。
“中园晚棹”:1922年依月眉湖建成的中山公园位于当时的市中心,园中安装有电灯,每逢春夏季傍晚,来园中玉鉴湖泛舟的游客众多,书中称“舞柳生风,祛暑涤尘,乐无过此者”。
“香炉晓烟”:礐石西南部的香炉山,它是市境内最高山峰,山顶有巨石形如香炉,清晨“烟雾缭绕,如出炉中”,故名。
“草屿绿波”:孤悬于今广澳街道东北侧大海之中的草屿,正位于当年“潮揭航路之分点”,也因岛上“草色葱郁,经霜不变”,不同于汕头周边诸岛“多怪石,罕生草木”而得名。
“饶山仙洞”:地处礐石礐光中学南面的饶山,原名太平埔,后因民国大律师饶公球选为墓址并营建景区而得名。饶山多奇石,山上有一洞穴,得进士杨沅题额“自然”,得名 “自然洞”。
“马屿观潮”:即汕头港入口处的妈屿,书中称“当风雨时,怒涛奔号,势极雄壮”。
“鮀江晒网”:汕头旧称鮀浦,渔民聚居,晒网成景,开埠后渔民移至当时市郊(今珠池一带),渔家晒网之景象犹存。
“鸡港樯林”:放鸡港是妈屿的内港,其时渔民因潮作息,港内早晚“辄有渔舟千百,驰帆徐驶,樯桅如林”。
“礐峰柱石”:礐石山上奇石众多,山上的柱峰石形如撑天之柱。
这版“汕头八景”记录的大多为自然风光,山光水色占据多数。既有香炉山、饶山自然洞、柱峰石等景点供人看山,也有妈屿、草屿等海岛让人观潮,尽享鮀城秀美风光。
第三版
1990年评选而出
承载市民美好回忆
第三版“汕头八景”评选活动于1990年12月开始,结束于1991年1月中旬,评选共推出汕头市区十六个候选景点,再由市民投票选出“八景”。结果依次是“长廊观海”、“飘亭远眺”、“荧塔流云”、“学府涵青”、“北标窥日”、“凤坛溅玉”、“璇宫邀月”、“乐园融趣”。
“长廊观海”,即海滨长廊,位于汕头港湾北岸,西起汕头港客运码头,东至华侨公园,为绵亘数公里的带状海堤公园。
“飘亭远眺”,飘然亭建于1985年9月,在礐石塔山景区南峰。
“荧塔流云”,1989年建成的汕头电视塔高212米,是当时国内电视发射塔中最高的一座。
“学府涵青”,即为1981年动工兴建的汕头大学。
“北标窥日”,指1986年在市区西北郊鸡笼山南麓落成的北回归线标志塔。
“凤坛溅玉”,即金凤坛,建于1987年,是一座大型城市标志建筑。
“璇宫邀月”,是指1988年营业的国际大酒店23层的旋转餐厅“璇宫”,它是汕头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乐园融趣”,指1987年2月建成开放的龙湖乐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为一综合性娱乐场所。
这版“汕头八景”应该是市民们最为熟悉的,选出的景点既有海滨长廊、飘然亭等观景场所,又有富含人文气息的汕头大学。汕头电视塔、国际大酒店璇宫的建成,均反映了汕头在改革开放初期蓬勃的发展活力。可惜的是,此版“八景”中的龙湖乐园已不复存在,仅在照片和市民心中留存记忆。
第四版
2002年末亮相
更全面更具地域性
第四版“汕头八景”于2002年底选出,依次为“礐石山光”、“海湾虹影”、“龙滩逸韵”、 “桑浦清晖”、“黉院惠风”、“莲峰浩气”、“瀛南翠色”、“月苑莺声”。
“礐石山光”,即为礐石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景区内有大小峰峦43座。
“海湾虹影”,指环汕头港景区,以汕头港为中心,包括二桥、二路、二园、一场、一馆的汕头海湾。
“龙滩逸韵”,即位于南区龙虎滩上的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今中海度假村),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桑浦清晖”,指位于市区西郊的桑浦山景区,景区内有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大学、七日红公园、翁万达书院等景观。
“黉院惠风”,指位于澄海区前美村的陈慈黉故居,该故居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
“莲峰浩气”,指潮阳区海门莲花峰,此处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瀛南翠色”,指南澳生态旅游区,旅游区具有海、山、史、庙立体交叉特色。
“月苑莺声”,指位于市区中山路北的中山公园,它是我国南方颇具盛名的人工公园之一。
这一版“汕头八景”对比以往评选的版本更为全面和具地域性,既有老景点又有新景观:礐石山几处景点分别记入第二版、第三版“汕头八景”,汕头大学、北回归线标志塔入选第三版“汕头八景”,整合成礐石山和桑浦山景区入选;中山公园曾入选第二版“汕头八景”,历经几十年第二次上榜;汕头海湾、陈慈黉故居、中信度假村等则是首次与市民朋友见面。
四版“汕头八景”,记载汕头百年变迁
从这四版“汕头八景”中不难看出,景点的选择地域性越来越强。第一版涵盖了潮汕地区的胜景,且多为潮州景点,这是由当时的行政区划所决定的。从第二版开始,入选景点均在汕头辖区内,景点由金平区、濠江区逐渐扩散,到第四版加入了南澳、潮阳、澄海等区域,彰显各辖区的旅游特色。
从入选景点的上榜次数来看,礐石风景区和中山公园是“大赢家”。礐石曾出现过三次,一次是礐石山上的柱峰石,一次是飘然亭,一次是礐石风景名胜区,可见礐石具有多种风景资源,是一个独特地质地貌奇观和悠久历史文化并存的景区。1922年建成的中山公园曾两次上榜,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从景点的变迁,也不难看出汕头百年来的发展经历。前两版“汕头八景”成形于民国时期,第一版时汕头管辖潮汕地区,因而潮州景点也计入内;第二版则明确汕头埠的景色,集中于今濠江区和金平区一带,涵盖当时自然风光及市区景象。这两个版本时代久远,或许已经很少有市民知道。第三版于改革开放时期提出,其中不少景点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建成的,高耸的电视塔、家门口的汕大、流光溢彩的璇宫都展示着汕头在这一时期的美好面貌;第四版有两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入选,同时列入的还有汕头海湾、中信度假村,包括吸引众多游客的南澳生态旅游区,展现出海滨邹鲁的独特魅力。
汕头在1928年、1934年、1991年、2002年出现四个版本的“汕头八景”,历代民众将当时、当地最为心仪和骄傲的景点选为“八景”并为其命名,可见评选“汕头八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再次评选“汕头八景”呢?汕头选出新八景到底有什么意义?
评选“汕头新八景”,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陈汉初
八景体现历史文化底蕴
广东省文史馆馆员陈汉初认为:“首先,历代‘汕头八景’都是特定地域和特定景物的完美统一。曾经的汕头地方八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星罗棋布,各有特色,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每个特定地域都有自己特定的景物。尽管景物、地标可能相似甚至一样:如曾经上榜 ‘汕头八景’ 两次的中山公园和上榜三次的礐石。但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们的视角不同、历史内涵不同,也会有各自特有的景名。”陈汉初向记者介绍,一个地方八景,就是这个地方的重要标志,或一段历史,或一个神话、一个传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地方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提高该当地方的知名度、美誉度有较大作用。其次,汕头八景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的,汕头八景对潮汕地貌、水文、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历代文人、群众的观听闻访,或者历史典故、潮汕习俗、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都有很好的记录、纪念、传承意义。第三个意义就是,汕头八景很好地结合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和历史遗存。汕头地方八景的选点和命名,不仅体现了它的标志性、景观性,也体现着它的历史性、时代性。地方八景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即使同一景点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景名。
“最后,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是汕头八景对汕头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陈汉初说道:“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历史时期。评选汕头八景将有助于为我们的发展建设带来良好机遇。一个地方的八景可以说是这个地方的名片和品牌,对于提高本地的审美价值、知名度、美誉度,促进汕头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繁荣,进一步推动汕头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等等,都将发挥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吴启铮
八景反映历史的变迁过程
谈及旧八景对汕头的意义,上海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吴启铮表示,一个地方风物的变化,其实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过程。他介绍,开埠以来,汕头的经济社会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第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汕头指南》这种刊物上出现“汕头八景”,不仅反映了汕头开埠以来的经济发展,而且反映了经济要素聚集和人才知识聚集之后的文化聚集现象,因而才会有知识分子在刊物中明确提出并描述了“汕头八景”的现象。其中,除了自然景色之外,象征着中山公园的“中园晚棹”反映了汕头开埠以来市政建设的成就,汕头中山公园的建设在当时来说可谓领先,其建设过程也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为今日汕头留下了一笔珍贵的人文历史财富。
如今汕头将再次评选“汕头新八景”,吴副教授认为,新八景的评选应当循着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景观,融合不同历史时空的风物与当前建设的成果,并且突出反映开埠、潮汕、华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要素,使新的八景与其他城市的八景相比,具有相当的识别度。这不仅可以成为重要的历史学术资源,而且对于旅游业也具有促进作用。“就比如,汕头当前大力修复的小公园开埠区历史建筑群,就融合了近代以来的不同文化,可以整体打包成为一个历史风貌建筑群,作为十分重要的八景之一。”吴副教授如是说。
城市的发展也给让新美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光彩夺目。“汕头新八景”的评选活动征集通道一开通,已有不少网友迫不及待地列出了他们心仪的景点。儿童公园、时代广场、小公园、樟林古港、开放广场等景点成为热门景点,新版的“汕头八景”让人十分期待,相信它能为宣传推广汕头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汕头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来汕观光旅游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