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发旧的印章,一张泛黄的发票,一间普通的税务大厅,犹如历史之河奔腾而过的河床,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记忆,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税收事业改革发展的闪光足迹。
分分合合的一枚章
“这就是80年代初财税分家时税务局所用的公章。”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税务局档案管理员翻开泛黄的文件资料,深红色的印油为这份1984年的文件盖下“佛山市税务局”的落款。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多项关乎国计民生、涉及深层矛盾的改革不断推出,而税收作为改革突破口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了先行军的作用。一步“利改税”、二步“利改税”、国企改革、价格闯关……税务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82年底,各地各级税务机构普遍建立,并拥有了自己身份的象征与标志——一枚崭新的公章。
这枚公章流转在各种公务文书、票证之间,无声地见证着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映照着新中国经济浪潮的起伏——实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转变为缴纳企业所得税。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其经济杠杆作用也日渐凸显。
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序幕。取代这枚公章的,是分属于国税局和地税局的两枚不同的公章。而随着当年的佛山市税务局“一分为二”,谢卫红再次与原来的税务老同事“重逢”,已经是24年后。
2018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新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分家”24载的国税和地税迎来合并。从合并办公到正式挂牌,从跟进新公章制作到整合税收业务流程,基层税务部门的“三定”工作平稳落地,新成立的国家税务总局佛山市三水区税务局白坭税务所迎来了属于它的新公章。
而如今,电子章又在慢慢取代实体章。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个用“数据跑网路”代替纳税人跑马路的对外付汇系统“国际汇税通”全面上线。“只要输入付汇信息,就能自动生成备案表、自动计算税金,信息内容实时与外汇管理局、银行三方共享,确认公章也已经变成了线上电子章。税务部门优化审批流程,部门间数据共享进一步降低了办税成本。”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办税员江利娴在电脑前熟练操作起来,不到2分钟便完成了一笔对外付汇项目备案,而这些工作放在以前,“一笔业务办下来要盖好几个章,最快也要一天才能办完。”
越来越精简的一张票
税票和票证台账在那个计算机还没有普及的时代,是基层税务干部的征税情况记录的全部载体。其中,税票是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唯一凭证,一旦台账和税票丢失,纳税信息将无从查找,当时的税务干部都把票证账本当作战士手中的钢枪一样珍视。
改革开放以来,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为主体的电子政务改革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进入90年代,通过计算机系统开具、打印机打印,税收票证的管理逐渐规范与便利。2016年8月,金税三期征管系统顺利上线运行,税收票证领发、填开、结报缴销全部在计算机上操作,实现了全国税务系统联网和数据国家大集中,税收票证也由原有的40多种精简为现在的8种。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现代化需要,满足纳税人对发票电子化的需求,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推行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2019年,我国电子发票开具份数首次超过纸质发票。
随着发票的形态、开具方式不断变化,税务信息的整合度和利用率也被大大提高。在落实减税降费过程中,税务部门不仅利用税收经济分析为地方各级政府提供社会建设服务,税收大数据还智能分析纳税人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及时申报提醒、精准推送宣传,让“躺着睡觉”的税收数据变成税收服务“智慧帮手”。新中国成立70年来,税收管理的“颗粒度”越来越小,“精细度”越来越高。
越来越“聪明”的一间厅
进门,取号,在电子填单台打开“闪填”系统,3分钟完成填报。拿着系统生成的二维码走到前台,扫码录入资料,确认,完成。现在的报税人员完成这些动作,需要不过20分钟。而在以前,企业办税要跑好几个地方。
70年峥嵘岁月,一步一个脚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市场主体的热切期盼。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中,国家税务总局提出要确保服务融合先行一步。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范围推出统一的电子税务局——“金税工程·电子税务局”,提供功能更加强大、办税更加便捷的网上办税服务厅。如今,“金税工程·电子税务局”项目实现了“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全联通”的智慧税务生态构建。
在金税三期系统的信息化支撑下,几十年间,办税服务厅实现了“大变身”:从建在陆地上的实体厅,到建在网络、手机端的在线厅,还“说走就走”,“驻点”到银行、汽车4S店、大企业、创业园区,让办税服务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