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既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及见招拆招、来招应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两拨千斤和借力发力、借势谋势的“软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个战斗号角,对于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我们党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
唯物辩证法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才能有进步。回望历史,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正是靠斗争精神赢得了伟大胜利、成就了宏伟大业、铸就了历史丰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人们形象地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靠斗争打出来的,中国建设的成就是靠斗争干出来的,中国改革的推进是靠斗争闯出来的。
新时代,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打虎拍蝇”、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硬战,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更是关乎民族复兴的生死战。这一场场战斗躲不过、绕不开。没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四个全面”也好,伟大复兴也罢,都可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第二,斗争不是钩心斗角、以邻为壑和穷兵黩武,而是不畏艰险、发奋进取、勇于开拓、勇往直前。
对我们党来说,“斗争”二字是个哲学范畴,是先进阶级或组织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不畏艰险、发奋进取、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思维状态、工作姿态和精神境界。
“帐月席茵刀枪枕”是斗争精神,唤起“灵魂深处的革命”也是斗争精神;“路见不平一声吼”是斗争精神,“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是斗争精神。这种斗争,不是小肚鸡肠的钩心斗角、颐指气使的以邻为壑、劳民伤财的穷兵黩武,而是一种担当精神、革命气节、精神状态和顽强意志,是“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
第三,发扬斗争精神不是逞强好胜、争勇斗狠,也不是盲目冲动、不讲变通,而是在坚持原则、坚守信仰、坚定立场基础上的因时而动、因势而谋、因地而为。
斗争从来不是孤立和抽象的概念或口号,而是基于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斗争意识、斗争意志、斗争本领、斗争艺术的综合集成、行动宣示和实践自觉。当前,“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构成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时代密码与生动旋律。
要强化斗争观念。现实中,一些人对斗争形势的现实性、严峻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有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中,以“开明绅士”自居;有的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故意眼开眼闭,当老好人、和事佬,甚至同流合污……事实上,斗争观念的存在与否是斗争精神形成与存续的基础,也是斗争行动产生与成败的前提条件,更是赢得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
要坚定斗争意志。意志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来源于我们的底气、自信、胆略和信念。与人民站在一起的斗争、站在道义上的斗争,必将是正义的斗争,也必将赢得斗争的胜利。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上、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我们就是要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要升华斗争艺术。“斗争是一门艺术”,需要高超的智慧和谋略。发扬斗争精神绝不是逞强好胜、争勇斗狠的草莽义气,也不是盲目冲动、不讲变通的鲁莽之举,而是在坚持原则、坚守信仰、坚定立场基础上的因时而动、因势而谋、因地而为。因此,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
具体来看,既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及见招拆招、来招应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两拨千斤和借力发力、借势谋势的“软办法”。有时候,可以红脸但不要翻脸、可以示强但不要逞强、可以示弱但不要软弱,学会斗而不破,在斗争中争取主动、赢得胜利。
要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斗争见担当,善于斗争显本领。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他人赐予的,而是在火热的斗争实践中历练出来的。提高斗争本领,主要途径有二:
一是潜心学习,加强理论修养。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当前,特别是要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以此来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二是在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千锤百炼,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不断增见识长才干。一个基本规律是,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