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福建省税务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税收文物史料暨书画摄影作品展上,蓝筹清的军功章和他用了18年的日记本,吸引了观众充满敬意的目光。一位离休38年、今年2月去世的“税务老兵”,为何能牵动那么多人的心?
“蓝筹清生前是国家税务总局泰宁县税务局的一名离休干部。几个月前,他舍生忘死、屡立战功,却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感人事迹,经当地媒体报道并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成为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素材。”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系统党建工作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据介绍,解放战争时期,蓝筹清是威名赫赫的第四野战军中的一员,参加了辽沈和平津战役,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九死一生回到祖国怀抱;和平建设年代,他放弃更好的发展机会,转业回到家乡。从此,他将所有奖章、荣誉和军旅物品,连同那段峥嵘岁月一起尘封起来。
1957年,蓝筹清成为税务系统的一员,1963年,他来到全县最偏僻的开善乡税务所工作,临时租了一间民房办公,直到1966年,他靠自己锯木头、拉瓦片,找农民帮忙打土墙,在一块菜地上建起了当地第一家税务所。就这样,一个人、一个所,蓝筹清一待就是11年。1974年蓝筹清调回城关税务所,1981年离休。
记者翻阅蓝筹清的“收税日记”,最后一页写着:“我们既要看到成绩的一面,也要看到差距的方面;既要看到光明的一面,也要看到困难的一面。”20多年的税务生涯,蓝筹清只认一个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该收的税一分都不能少,不该收的税一分都不能收。”
今年75岁的曹细流与蓝筹清共事8年,是当时城关税务所的副所长。说起当年一起下户收税的往事,曹细流记忆犹新。
20世纪70年代,泰宁县税源零星分散,收的是走街串巷的“功夫税”。蓝筹清负责城关五六十户流动屠商的税收征管,每天一大早就来到集市,风雨无阻。那时,一头猪缴2块多的屠宰税,对于屠商是笔不小的开支,有的人就千方百计逃避纳税,这其中包括蓝筹清的连襟。他觉得收税的是自家亲戚,想让蓝筹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量少收或者干脆不收。谁知蓝筹清非但不“放水”,还苦口婆心地劝道:“我们是为民收税,这个钱是给孩子盖学校、给大家伙修公路的,是给咱们国防建设用的。按照国家规定,该收的税一分也不能少,亲戚更要带头缴税。”经过反复劝说,蓝筹清的连襟心服口服地把税缴了。
蓝筹清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不忘热情服务。泰宁与江西交界,每逢大小集市,江西客商便会前来出售鞭炮等产品。部分商户为了逃避纳税,“抱团”打掩护,把鞭炮藏在箩筐里叫卖,老远看到税务人员,就有人通风报信,商户担子一挑,溜进小巷子,立马无影无踪。
有一次,一个商户拒不缴税,还企图逃跑,蓝筹清把他的一批货扣下。过了两天,这个商户怒气冲冲地到税务所要货来了。蓝筹清心平气和地开导说:“你们做点小生意不容易,可逃税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影响了你们做生意。我们依法收税,不会多收外地人一分钱。你们有困难,尽管来找我们说。”商户们看他态度诚恳,从此不再“躲猫猫”,集市呈现出“税贸两旺”的好势头。
“丁是丁,卯是卯。”蓝筹清收税最讲“认真”。20世纪70年代,泰宁城关有几十家砖瓦厂,大多是本地村民在经营,拖欠税款的现象比较严重。以前,税务人员一上门催税,村里的男人就躲起来,让一群妇女来“讨价还价”,税务人员一筹莫展。蓝筹清分管此项工作后,每次上门收税都耐心地用本地话为她们宣讲政策。经过反复劝说,这些妇女在明白道理后,反而感到羞愧,叫回当家的把拖欠的税款都缴了。
临走时,村里要留他们吃饭,但是蓝筹清婉言谢绝:“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不吃群众的一餐一饭,这是规矩。”凡事讲规矩,是蓝筹清一辈子做人的底线。
“离休以后,蓝筹清心系税收的本色和初心没有变。”泰宁县税务局局长温荣信告诉记者,前两年,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局里邀请蓝筹清参与拍摄税收宣传专题片,他带病接受媒体采访,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身为离休干部,蓝筹清日常药费按规定是可以全部报销的,但他坚持不多花国家的钱,尽量不去医院,实在需要吃药,也选便宜的国产药。在最后几个月的治疗时间里,他的医药报销金额只有4000多元。
无论在岗还是离休,蓝筹清心心念念的还是“税务局”。孙女梁艳回忆,爷爷去世前最后一次住院,经常望着窗外说:“我好像看见税务局了。”
(叶生成 林燕妮 刘丹)